【喜迎二十大】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血脉
日期:2022-08-26 15:03:24  浏览量:431

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引导少先队员们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暑期,菀坪学校党总支联合少先队、团总支开展“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血脉”寻访实践活动。

第一站:新四军淞沪抗日史迹陈列馆  周达明烈士纪念馆

7月,菀坪学校少先队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寻访了“新四军淞沪抗日史迹陈列馆”和“周达明烈士纪念馆”。

 

1939年9月,新四军江抗主力部队转移苏北根据地,留下部分伤病员,在昆山、常熟阳澄湖地区养伤。在这期间就发生了广为流传的“沙家浜”的故事。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昆山歇马桥同样也活跃着一支抗日队伍,与当地群众演绎着“芦荡火种”的动人故事。被大家称为“北有沙家浜,南有歇马桥”。

 

1941年初春,淞沪游击纵队参谋长周达明率领昆青支队100余人从歇马桥村出发,准备与朱亚民率领的浦东游击队在松江会师,刚走到谢石关村,突遭国民党1000多人的袭击。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周参谋长和八十多位指战员不幸壮烈殉国。周达明烈士牺牲时,只有27岁,被安葬在歇马桥村。

 

战斗后,幸存的20多人趁着夜幕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在歇马桥群众的帮助下,隐蔽在淀山湖的茫茫芦苇荡里,同当地抗日武装一起坚持斗争。这支部队后随朱亚民的淞沪支队进入了浙东军区,全军整编后为解放军第20军第60师。可以说,在歇马桥弯弯绕绕的小巷里、在浩浩荡荡的芦苇荡中,军民协力,保存下了昆山的“芦荡火种”。

 

第二站:顾炎武故居

接着,我们来到了位于千灯古镇的顾炎武故居,重温顾炎武先生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思想情怀。

 

顾炎武江苏昆山千灯镇人,1613-1682年,号亭林,世称亭林先生。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他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曾鼓舞千千万万的志士仁人为民族振兴而奋斗不已。作为一个江南文人,顾炎武的民族气节一直激励着很多志士仁人,其学问更是开了清朝朴学的先河,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

 

 

 

一生撰写了三百七十卷著作,以《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三大著作最为著名,被当代历史学家评为两千年中七十二位伟人之一。馆内陈列着有关顾炎武的生平事迹,有他的主要著作及专家、学者的部分论文,有古今名人对顾炎武的评价,有当今书法家颂扬顾炎武所写的碑文。

 

第三站:吴江党史馆

8月,菀坪学校组织少先队优秀队员代表、团总支优秀团员代表、党员教师、关工委老师一起参观了吴江党史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一起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吴江支部和吴江人民艰难困苦的奋斗历史与发展历程。一张张生动的黑白图片、一件件具有历史痕迹的珍贵实物,将党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光辉历程展现在队员面前,为少先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集体党课。

 

 

在吴江党史馆大厅,菀坪学校少先队和关工委老师在党旗下、队旗下,举起右手、握紧拳头,重温入队誓词,重温了共产党人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的伟大精神。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记载,让大家见证了吴江革命奋斗者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史瞬间,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吴江英勇奋斗的发展历程。

 

 

这个暑假的红色寻访,搭载的每个少先队员寻梦的初心和使命,带给队员们的是记忆,是触动,也是红色精神的洗礼与传承。希望队员们名字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队员!